濟南物流公司:從“罷運”到“升級”,快遞末端的天該變了
發布者:振宇物流 發布時間:2020-07-01 10:13:42
從巨頭布局,到一線嘗試,一系列信號都在告訴末端經營者,思路要變了
一批快遞末端從業者走上了街頭,本來用于送快遞的電動三輪車掛上了表達訴求的條幅。這是近期最新一起關于快遞末端對當下現狀的“抗議”。
作為快遞行業的重要參與者,網點愈發感受到價格戰之下的“割肉之痛”。相關數據顯示,快遞行業如今的價格戰,激烈程度創4年之最,且已超出行業原本預期。今年1-5月,同城和異地快遞價格同比下降超10%,跌幅為4年新高。中信證券對此分析稱,與往年相比,今年網點不穩定事件頻發,表明了行業價格戰進一步逼近臨界點。
其同時指出:若價格戰繼續保持上半年強度,結合今年需求大超預期,網點賺錢效應越來越弱,甚至可能出現干得越多、虧得越多的情況,下半年旺季或將出現第一波退網潮,而明年不賺錢網點比例或擴大至50%+。同時產糧區派費目前低至0.6元,如果明年繼續保持今年的價格戰強度,則預計派費將下降0.2元,降幅達1/3,快遞員末端效率幾乎已經達到極限,日均派件量提升幅度有限,快遞員工作強度提升但工資降幅達20%以上,快遞員群體數量可能會出現減少。不排除明年部分地區末端癱瘓的事件發生,行業迎來價格戰趨緩拐點。
如業內所知,快遞價格戰的本質上是成本戰。而從快遞各關節看,轉、運等環節成本已經不斷的降低,當下降成本目光與手段更多的放在了“派”這一環節。在壓縮成本之中,在價格戰之中,所有人都在等待拐點的到來。在等待過程中,還有哪些手段可以幫助網點熬下去?末端還有沒有想象空間?
目前快遞交付除了送貨上門,基本上剩快遞柜和驛站兩種模式。這兩種方式,也是化解業務量壓力的主要手段,近期圍繞這兩種方式,業內也有一些新舉措。
01.柜or站
快遞柜方面,據“驛站”消息:豐巢重組中郵速遞易,拿下國內快遞柜市場的最大份額后,快遞柜市場暗流涌動:韻達自有快遞柜品牌蜜罐現身上海虹橋、杭州東站等高鐵站,社區版的蜜罐和外賣版的蜜罐也在全國相關城市密集投放;中通一款名為兔喜快遞柜的智能設備遍地開花;而在近日,申通快遞旗下自有的快遞柜品牌也悄然浮出水面……
各個企業布局于此,一方面是謀局承接與化解天量快遞業務需求,另一方面疫情催化下的無接觸配送需求也牽引著市場供給。網經社數據顯示,2019年智能快遞柜行業市場規模為254億元,較2018年的195億元,同比增長30.25%。預計2020年智能快遞柜市場規模將近300億元人民幣。2019年主要城市布設智能快件箱已達40.6萬組,新增13.4萬組,增幅接近50%,箱遞率超10%,為末端投遞提供有效補充。
對快遞員來說,快遞柜也是提高效率和收入必不可少的工具;對快遞企業而言,快遞柜是穩固末端、完善交付的重要途徑。不過,快遞柜也存在著短板,近期最受關注的“豐巢收費”事件對此暴露的最為顯著。首先從投入產出比看,快遞柜硬件設備、場地租賃、物業管理、設備維護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,但其盈利模式單一、回報周期長,雖想法設法拓寬收入渠道,但是收效甚微。其次從服務上看,雖然快遞柜解決了收件人因為不在家無法收件的問題,但是其一概不送件上門,也惹得一些消費者質疑與吐槽。
與快遞柜這種人機交互相比,驛站的模式顯然更具想象空間,不僅在于其服務更為人性化,也不僅在于相比快遞柜其存放空間更廣更靈活,更在于其可以在快遞流量基礎上,進行業務疊加,以增加收入。而對于快遞員而言,投放成本也比快遞柜更低。相比于快遞柜,這種模式對于末端網點經營者更有參考性。
這一方面,快遞企業也多有布局,圓通有媽媽驛站,百世有百世鄰里驛站,中通快遞旗下兔喜快遞超市目前也已覆蓋全國32個省份;今年4月,京東快遞全國首個高端商務樓宇一站式取送服務中心——小蜜蜂智慧服務中心,也在北京遠洋國際中心落成。
相比于傳統快遞網點,這些末端設施除了傳統收派業務,也疊加了新業務。以京東小蜜蜂智慧服務中心為例,首先看基礎快遞業務,各家快遞公司可將貨物統一交接至服務中心,由專人通過專門的系統和設備,對包裹進行分揀、暫存,用戶既可以選擇上門派送,也可以到服務中心自行提取,滿足了用戶個性化需求。此外,服務中心內還增設洗衣、閑置存儲、舊衣回收、紙箱回收等多項特色服務。
而近期,關于驛站最惹人關注的,是菜鳥方面的升級之舉。
02.菜鳥的局
6月23日,菜鳥正式宣布菜鳥驛站升級為一站式的數字社區生活服務站,除了寄取快遞外,還將為消費者提供社區團購、洗衣、回收服務。這意味著,菜鳥驛站將超越快遞,面向社區商業、家庭消費等豐富場景,打造多樣化、可復制的生活服務;告別單一服務,拓展商業空間。
具體來說:
團購方面:與大潤發、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合作,向社區用戶供給生鮮蔬果、日用百貨等豐富的品類,商品直發,價格更低。目前,菜鳥驛站已在上海、南京、蘇州、成都等15城開放社區團購,正逐步向全國推廣。
洗衣方面:依托專業洗衣機構,提供上門取送、超時免單、無條件返洗等服務;目前已在成都、蘇州等地上線。
回收方面:面向生活舊物和快遞包裝,每年上億個快遞紙箱得以循環再利用。
對比京東小蜜蜂智慧服務中心,可以發現二者業務其實比較雷同。不過尋根究底,二者皆非首創。最先布局的是早已消失在江湖中的順豐嘿客。當年的順豐嘿客,除可以提供快遞物流業務、虛擬購物外,還具備ATM、冷鏈物流、團購預售、試衣間、洗衣、家電維修等多項業務。
“順豐嘿客是以物流去做商業,而且當時以直營模式鋪設,成本高,投入大;另外,當時移動互聯網處于剛剛萌芽的狀態,還沒有社區新商業的服務習慣,而且順豐的零售商業供應鏈體系也還沒有搭建起來,算是步子邁得太大,生不逢時”,物流供應鏈行業專家、漢森供應鏈集團總裁黃剛介紹說。
在其看來,菜鳥當下的布局也與順豐嘿客的玩法不同,相比于順豐嘿客缺乏零售基因和直營模式,阿里采用的是借雞生蛋和賽馬原則,更多的是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利用,菜鳥驛站“就業扶持計劃”就是例子:在全國100多座城市開放3萬站點入駐,方便至少3萬家庭“拎包創業”。相比于嘿客自建,這種方法更輕也更快。
菜鳥驛站此時升級也是恰逢其時。一方面疫情之下,驛站成為了居民生活保障的重要節點,除了電商、快遞等業務受疫情影響在增長,其他需求也在被激活,比如團購;另一方面,疫情之下,物流作為基礎設施的作用顯而易見,而菜鳥網絡過去和當下在做的即是打造物流新基建,也即萬霖所說的“菜鳥是一家數字基礎設施公司,這張物流網絡就是水電煤,必須隨時隨地提供高水平服務”。而菜鳥驛站,則是滲透到城市社區的虛實結合的新基建,其既有可見的設施與服務,也有數字化賦能。
此外,菜鳥驛站升級之舉也與阿里經濟體當下的大戰略相吻合,那就是本地生活戰役。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3月10日,當時尚未更名的螞蟻金服宣布,支付寶要從金融支付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。支付寶App同時進行改版升級,強化生活服務心智,首頁新增外賣到家、果蔬商超醫藥等便民生活版塊。今年5月20日的支付寶合作伙伴大會上,CEO胡曉明進一步明確了支付寶的未來是數字生活,并稱“數字生活新服務將是下一個十年最大的互聯網紅利”。
在黃剛看來,菜鳥驛站和螞蟻金服打法不謀而合,一個做前臺,一個做后臺。其指出,這也是菜鳥反向向阿里大生態供給內容,“原來是阿里在商流上向菜鳥供給訂單,末端通過驛站提供收派快遞服務。驛站有的只是快遞物流功能,雖然會有賣貨,但在用戶心里還是取快遞服務,而且這種服務是被動,有包裹才會來,沒包裹不來。如今,其沉淀了電商用戶購買的頻率,有了用戶畫像,反向和大阿里共建了社區大數據,為上游接上了一個毛細血管級的地面觸角。而且通過商業加服務加數據,轉化成數字化生活服務,也可以更好地把數據商業化。”
黃剛向物流指聞介紹說,菜鳥驛站升級之舉,表面是做服務,背后是做用戶,核心是做數據。“團購是服務,回收是服務,洗衣服也是服務,讓你生活離不開我,讓你就成為我的用戶。單靠一項服務數據不多,但多項服務積累的數據,就足以匹配商業組團服務了。前期抓取用戶的時候,其甚至可以采取零利潤或者補貼,但后續商業服務一定會延伸出來,會涉及數字生活的方方面面。”
03.末端之變
以菜鳥驛站一顆棋子,撬動阿里經濟體的資源的一個表現是團購,這也是目前最受關注的升級之處。
大潤發作為線下零售的代表,之前的觸點基本可達商圈一級,離社區比較遠,欲滲透末端場景,依賴的多為蜂鳥等眾包物流,但這種形式其實用戶黏性很低。有了菜鳥驛站這樣的新場景,既可以更貼近用戶,而且用戶黏性也更高。大潤發有現成的供應鏈和倉配優勢,恰好可以彌補菜鳥驛站的短板,后者離社區近,能接到社區一線流量,一個供貨,一個運營流量,二者融合完全可以形成足夠的覆蓋密度。
“大潤發原來是釣魚模式,有了菜鳥驛站這張網就是捕魚模式。原來是你到超市買或者是到app下單,現在不用了,而是變成了菜鳥驛站主動服務。對于阿里而言,這是再造社區流量”,黃剛表示。
在黃剛看來,菜鳥驛站升級為數字社區生活服務站,也將對社區末端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其一,對于美團而言,其雖在發力買菜等本地生活服務,但是上架容易,核心的供應鏈運營卻很難。反觀阿里,生鮮蔬果、日用百貨本就是大潤發售賣的商品,菜鳥驛站只是做了連接,無風險,更便捷。
其二,社區團購。社區團購運營的關鍵,一是團長,二是供應鏈。當下最大的問題是團長叛變。為什么團長叛變?產品不夠豐富,價格沒有優勢,團長賺不到錢。而菜鳥驛站的運營者,有收入基礎、有場地基礎、有流量基礎,他們是現成的團長。解決商品問題、供應鏈問題后,團購業務對其而言就是在做增量收入,可以說大潤發+菜鳥驛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團長沒有忠誠度的問題。“我覺得現在這些社區團最終可能要被阿里抄底,就像充電寶被美團抄底一樣”,黃剛表示。
其三,以豐巢為代表的快遞柜。“豐巢之前被吐槽,原因在于兩點,一是收費,二是不送貨上門。相對于快遞柜的人機交互,驛站的經營者是創業者,其要做社區服務,要做商業挖掘,服務態度是不一樣的,而且其可以送貨上門,以挖掘用戶。未來,三通一達原來投豐巢的件,可能要朝驛站走。”
巨頭的布局雖然還處于猜想階段,但創業者的實踐在現實中已有案例。
菜鳥驛站站長干了7年的劉紅梅,快遞收發從最初的五六十票做到了現在每天一千多票,加上社區團購的生意,她的月收入將近一萬五。
做兔喜快遞超市的劉娜,一個店鋪里左邊放快遞,右邊放蛋糕,所有進快遞超市取件的客戶必須先經過“面包區”,才能來到“取件區”取件,新出爐蛋糕的香味總是能吸引原本只是來取件的客戶的購買欲望。“現在蛋糕生意的客單價在10元左右,蛋糕店每月能賺1萬,快遞也能賺1萬,總的算下來能有2萬多。”
雖然并不是所以末端都適合增設以上服務,需要考慮客戶需求、門店面積、人手配置等問題。但以上種種,從巨頭布局,到一線嘗試,一系列信號都在告訴末端經營者,思路要變了。
未來的快遞末端,縱然是送件上門、到站、到柜多種形式存在,但對大多數以電商件為主的末端站點而言,其站點不僅僅是快遞站點,也是和用戶交互的重要一環,既然有流量在,而純靠快件生存困難,那就要想更多變現的方法,無論是“抱大腿”,還是自謀出路,謀變才有生存發展的機會。
來源:物流指聞
http://www.rgbled.com.cn